一些中小型印刷企業為了提高生產能力,增強市場競爭力,‘引進許多新的設備。但設備購進之后,往往產品質量卻下降了,收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。廠家為了解決問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,如派操作人員出去培訓,請有一定操作經驗的師傅進來等等,雖有一定的效果,但始終沒有根本好轉。究其原因,主要不外乎以下四種原因。 一、原材料采購缺乏計劃,沒有統一標準。印一種產品,采用的紙張、油墨規格應是一樣,但是由于資金不足,或采購無計劃,印到中途,所用的原材料完了,又用另一個深圳印刷廠家生產的原材料,兩家的原材料存在一定的差異,以致印出來的產品不能保持一致。更有甚者印一批產品,客戶要求用進口紙張,由于紙張短缺或貪圖價格上的便宜而改用國產紙;快干亮光墨改用一般的樹脂亮光墨等,增加了質量不穩定的因素。原材料的不合格而產生一系列故障,增加了質量不穩定因素。 二、質量意識不強,產品上不了檔次。印刷廠的特點今天印這種產品,明天印那種產品,原材料千變萬化。印刷機上一會兒印白板紙,一會兒印膠版紙,過幾天又會印銅版紙,印刷機頻繁地調試,變得毫無規擔,更談不上數據化,產品質量不穩定,形不成特色,對客戶吸引力不強。盡管印刷了不少產品,上不了檔次。 三、技術力量薄弱,技術人員安置不當。印刷專業技術力量薄弱通常是一般中小型企業的通病,如果培訓又不及時,缺乏激勵職工學習技術的措施,使得操作人員的技術素質跟不上設備正常運轉的要求。更有甚者,一些培訓回來的技術工又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從事本職工作,或是選擇職工出去培訓時沒有適當人選,,以致回來后不能勝任本職工作。 四、缺少一定的檢測手段及工藝規范。在一些工廠,放大鏡通常是唯一的測試工具。沒有測量原稿和印刷密度的彩色透反射密度儀,更談不上梯尺及各種測試條、控制條了。叢制版到印刷操作過程中,往往憑經驗而定,容易造成不同班次、不同操作人員在不同時間內生一產出的產品質量不穩定。僅憑經驗,工藝設計人員缺乏一定的數據。無法根據不同的產品類型設計出不同的工藝路線,有關印刷適性問題,結果遺留給印刷過程去解決。 針對以上原因,我以為應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解決: 1.應建立質量第一的意識。印刷廠應根據本地區業務來源情況及生產能力,確定長期或一段時期內的某幾種產品,如某種包裝盒、煙盒或書刊作為主導產品,生產調度上從制版到印刷每一個環節難點有所了解,從而預先予以排除,盡量安排一種產品固定只在某部或幾部機器上印刷,并把一些工藝參數記錄下來,如印刷壓力,水墨量大小等,確保形成高質量產品。 2.統一原材料標準。使用的原材料,應確保它的印刷適性符合要求,避免因膠版紙拉毛、掉粉等質量原因造成停機,影響質量。對于本廠印制的有一定影響的產品,必須保證所用的原材料長期穩定,不能混雜,性能不波動。再以油墨為例。從色相以及各個品種的性能指標予以穩定,還要避免調墨不當而產生色偏。一些經常印的產品及印數多的產品,所用油墨更要固定。 3.采取合適的方法培訓人員,同時制訂一些鼓勵措施,以提高整體技術素質。在引進設備的同時,就應派出一批既有一定操作經驗、接受能力又較強、肯鉆研學習的技術人員去培訓。技術人員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再到幾個不同廠家去參觀交流,進一步提高技術素質。 4.依靠測試手段,確保印刷質量。根據不同的產品,依靠測試工具測量出不同數據,控制每一個環節的可變因素,確保質量。
|
(責任編輯:深圳包裝彩盒印刷廠) |